信息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发布时间:2024-11-25
浏览 次
走进位于江苏省沛县杨屯镇的徐州华晟纺织有限公司七分厂的生产车间,偌大的车间干净整洁、宽敞明亮,一排排纺纱机械有序排列、高效运转,全无传统印象里纺织厂织机的轰鸣声和棉絮纷飞的杂乱景象。穿过一排排纺纱机,只看到寥寥数名工人进行巡检,这一切的改变源于“智改数转”的结果。
“自从更新设备技改后,生产效率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徐州华晟纺织有限公司智能化总监张金帅介绍,根据市场需求,淘汰了陈旧生产设备,引进国内一等的生产流水线,具有完整的高科技检测设备。清梳联自调匀整装置实现在线检测、在线控制、在线调整,粗纱享有人机对话的先进液晶显示屏,细纱配备了国内外最先进的型号,一系列先进的设备保证了公司成纱质量。粗细络联等先进设备的引进,让所有工序实现了自动化和半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人力投入,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同规模生产线原来需要300多名工人,我们采用智能化生产设备后,138名工人就可以完成生产线的操作。工人只需要完成巡检,其他工序完全可以放心地交给智能化系统,让生产全流程变得更轻松、更数字、更智慧。”张金帅说。
传统纺织业如何“智改数转”,拥抱新质生产力?沛县围绕传统产业焕新,创新转型升级新路径,鼓励支持纺织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大力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向“智改”要动力,向“数转”要活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企业技改以来,订单不断。”张金帅透露,依托数智化赋能,公司实现跨越发展。目前,年产45000多吨中支纱和高支纱,产品覆盖全国十多个省四十多个地区,与国内多家知名品牌保持密切合作,有效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今天的技改投入就是明天的先进产能。一根根纱线,织出了华晟纺织有限公司的高效生产,展现了沛县“用数智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理念和成果。
沛县作为中国粘胶纱生产基地和中国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随着5G、AI、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纺织行业的融合应用,越来越多的纺机企业开始加速“智改数转”,不仅有效推动了生产模式的转变,还有力实现了行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沛县大力推进“智改数转”“企业上云”等工作,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积极引导纺纱纺织企业持续引进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增强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
放眼沛县,徐州华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徐州恒锦纺织有限公司、江苏贝德利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众多纺织企业都相继进行“智”变升级,在“智改数转”的赋能下,实现了产能提升。面对产业提档升级的迫切需求,徐州华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引入智能化设备,走高端纺织之路,设备的参数被实时监控,一旦参数出现异常,便会有警报提醒,操作员能够提前发现问题,及时运维,大大提高了智能制造水平,跑出了数智加速度。公司智能纺织车间2021年被评为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公司2024年获批江苏省五星级上云企业,智能纺织5G工厂日前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2024年5G工厂名录》。徐州恒锦纺织有限公司引进了6台(套)涡流纺纱机和8台(套)精梳棉机,形成两条智能高效生产线,每天一班只需要5名工人,产量能达到20吨。江苏贝德利新材料有限公司26条自动化生产线全速加速,中控室操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机器便可自动分配纱线到所需设备,促进产品“量”与“质”大幅提升。一批批企业通过“智改数转”拥抱数字化,不断实现节能降本提质增效,获得了更大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形成制造向“智造”转型的新质生产力。目前,沛县已集聚五誉兴纺织集团、华晟纺织、兴豪织布、聚源无纺布等重点企业180余家,企业不断加大智能化设备投入,对落后产能全面淘汰,有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为助推纺织业转型发展,沛县依托纺纱纺织产业的基础优势,进一步完善纺织园区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打造了沛县淮海绿色纺织产业园等高端纺织特色园区,这些园区集化学纤维、纺纱、织造、印染、服饰、贸易等环节于一体,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纺织服饰产业集群,更好地发挥园区转变发展方式及产业转型升级的载体作用。
“沛县精准延链补链强链,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构建起现代纺织产业体系,通过建立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智能制造执行系统(MES)等信息化平台,纺织企业实现了生产、销售、库存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共享,持续以‘智改数转’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沛县经发局信息化科科长王然说。(记者 张伟伟 通讯员 徐春艳 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