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沛县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3-11-16
浏览 次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守正创新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战略之举。
近年来,沛县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联动,中心、所、站贯通的体制机制,建设1个中心、17个所、398个站,实现了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
11月6日,记者走进“九龙城”驿站,发现这里空调、书籍杂志、沙发、写字桌等设施齐全,雨伞、小药箱、手机充电宝等爱心用品配备到位。
“驿站的成立为我们带来很大便利,工作之余,可以在这喝点水、休息一下。”环卫工人穆作兰赞不绝口。
小小的“沛公驿”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是沛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向各领域延伸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基层延伸,近年来,沛县建设了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2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涵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景区、主要干道等,将资源下沉基层,让文明实践“随手可得”。
同时,依托理论宣讲、科技科普服务、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五大平台”,建立18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
近日,沛县县委书记丁广州在调研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时强调,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在哪里。要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走近群众,精准对接群众所需所求。要进一步建好用好阵地,创新活动内容,发挥主体作用,吸引群众参与,拧紧责任链条,持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水平。
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沛县正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大众资源,创新方式方法,上下贯通、横向联动,让文明实践在基层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共建共享
打造百姓生活“幸福圈”
沛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广、基础牢、根本固,但也部分存在着群众不愿进、志愿者不愿出的现象。
如何充分发挥中心(所、站)作用,让群众真正走入其中?
“让各年龄段的人在这里都能各取所需。”沛县文明办副主任尤志文这样回答。
10月29日,沛城街道汉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周围,不少老年群众围坐在一起,以棋会友、谈新叙旧。
下午3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有说有笑结伴而来,唱歌、跳舞、朗诵、运动……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充实自己,整个站点暖意洋洋。
附近居民回首往日,刚建成时,人数寥寥,秩序不佳。如今,人数增加,服务提质,口碑提升,缘于沛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由“动”到“定”,以“旧”换“新”,从“里”到“外”的改变。
“以前,每个人要自己带小桌板、马扎子过来,挺麻烦的。现在安装了固定桌椅,还配有顶棚遮挡,不仅防尘防滑,休闲娱乐也方便多了。你瞧,咱们脚下的地砖,也是新换上的,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吹一身土、溅一身泥了。”居民刘大爷乐呵呵道。
不远处的两个热水供应处,贴有显著的“小心烫伤”字样,不时有居民过来接杯热水。
“之前,热水供应处被安置在歌风书房内,很多人不知道或找不到。前阵子,我们把热水桶搬了出来,让所有人都能一眼看到、一键取水。”沛城街道副主任陶玉勇说,“我们的目标是,居民喜欢在哪里活动,就将服务设施建在哪里。”
走进沛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汉风小剧场电影放映预告、广场舞培训、科普体验活动等近日活动计划被摆放在醒目位置。
“文明实践活动‘菜单’每日上新,辖内居民会根据预告前来参与,也可以按需‘点单’。每周一三五,所内都会放映公益电影。”讲解员王悦介绍。
自今夏文明实践“夜模式”开启以来,汉风大舞台系列文化活动周周精彩。为了能找个好位置,家住新城区的张成立总会提前来到县文化中心汉字广场,他说:“四天电影,两天戏曲,一天演出,一周下来,天天乐呵。”
“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立足实际,群众白天忙、活动晚上办,青少年节目周末办,夏秋季多办室外活动,冬春季多办室内活动,节庆日集中开展主题活动。”尤志文介绍。
资源的“精准滴灌”,让全县文明实践活动更加鲜活、更接地气,也让百姓生活“幸福圈”半径越来越大。
赋能提升
激发乡风文明“活力圈”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
沛县各村镇结合自身实际,把理论宣讲融入惠民服务、文化生活、情景体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走进好人广场歌风书房,浓浓书香扑面而来,书架上摆放了20多个种类近1.5万册图书,入口处的电子显示屏显示总进馆人数已超26.5万人。
73岁的韦爱勤老人是这里的“常客”。书屋建成后,老人把读书的地方从家里的小书房换到了窗明几净的大书屋。“全县打造的‘10分钟阅读圈’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让我每天都能获取新知识。”
“陈规陋习害处多,铺张浪费人耻笑。”不久前,200余名村民在龙固镇沙河公园共同观赏移风易俗主题文艺演出,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一个个发人深省的身边故事搬上舞台,把乡风文明送到了群众中间。
杨屯镇正在改造提升文体中心。新文体中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由体育中心、影剧院、展览馆、文体站综合活动室四大主题功能区组成。
“我们将人流量大的妇女儿童之家、舞蹈室、棋牌室、乒乓球馆、科普馆放在一楼,二楼设置手工室、书画室、阅读室等,三楼以室内健身中心、心理咨询室为主。”杨屯镇宣传委员甄玉洁说,杨屯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各领域,让各个年龄段的群众都能找到学习、休闲、娱乐的场所。
前不久,在汉源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依次上台,晒成绩、讲方法、谈经验、话发展,展示乡村振兴成果及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带动呈现的发展成果。
通过营造学习典型、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沛县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从“推着参与”变成“比着参与”“争着参与”,为干群在政策上解渴、思想上解惑、心理上解压,让参与者听得懂、听得进。
汇聚力量 扩大文明实践“志愿圈”
积极发动村(居)民参与民主协商议事,主动调解邻里纠纷,妥善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一次积5分;主动清理环境卫生死角及乱搭乱建行为,一次积20分……
志愿者是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中坚力量。沛县积极探索“志愿+网格”新模式,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为进一步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激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激发志愿者的工作热情,沛城街道经常性开展志愿者积分兑换活动。
“手持积分,可以进入公益超市,挑选心仪的礼品。这不仅是对我们近期志愿服务物质上的鼓励,更是精神上的肯定,让志愿精神更充分地延伸到小区、楼栋及邻里。”沛城街道志愿者刘馨说。
暮色四合,在杨屯镇文体中心广场,每月固定时间的卫生院义诊、言让公益义剪正在进行。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做着各项服务,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民意。
志愿者魏延艳在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已3年多,“志愿者的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也倡导大家积极加入其中。”她说,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已成为大多数沛县人的共识。
“蔡大娘,今年收成怎么样?有需要帮忙的地方说一声。”“大爷,天气暖和,我搀您到外面晒晒太阳吧。”日前,安国镇汪堂村网格员韦玉贵走村入户,开展走访排查工作,力所能及地为大家解忧。
“针对无法走进站点的群众,我们要做到腿勤、嘴勤、手勤、脑勤,积极走出去、走进去,走到每位居民身边。”韦玉贵说。
为帮助群众提高工作技能,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还深入挖掘辖区内乡土文化人才、群众性文艺团队、各类文体社会组织以及有才艺个人,依据个人特长和职业技能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伍。
在大屯街道安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吸纳手工艺人,组建杞柳编织培训志愿服务队,打造“小柳编大作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年授课培训超1500人次,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今后,沛县将继续提供网格化服务、组建专业化团队、编制具象化项目、开展分众化活动,实现让群众走进文明实践阵地,让志愿者走近群众的目标,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沛县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说。(胡劲松 于珑 张亚轩 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