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沛县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5-09-11
浏览 次
近年来,汉源街道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紧扣“让群众走进服务阵地,让服务走近群众身边”的“两个走进(近)”理念,将移风易俗与基层治理创新、省际协同发展深度绑定,为新时代基层治理与跨区域协同提供了鲜活样本。
在基层治理层面,汉源街道跳出“就习俗改习俗”的局限:“红哨梢”党建品牌织密四级联络网,让党组织快速响应群众需求;“积分制”管理激活群众主体意识,推动文明行为从“要我做”转向“我要做”;“四议两公开”制度与党群议事会结合,让婚丧标准、事务决策真正源于群众、服务群众。红白理事会的全程帮办、党员干部的带头践行,既破除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更搭建起党组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让基层治理既有制度“硬度”,更有民生“温度”。
在省际接边治理层面,韩楼村主动打破“边里边外不通婚”的地域壁垒,联合山东邻村开展红白理事会座谈、共办移风易俗主题活动,将省际边界从治理“断点”转化为文明“交汇点”。两地通过文化互动、服务互通、标准互认,不仅化解了习俗差异带来的治理矛盾,更探索出“党建引领、文化交融、协同治理”的跨区域模式。
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带您走进汉源街道及苏鲁省际接边地区,实地感受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探寻高质量党建引领下“治理末梢”的蝶变路径,为各地推进移风易俗与基层治理提供借鉴。
“摒弃高价彩礼,婚事新办更幸福!”近日,沛县汉源街道那庄社区一场简约婚礼引得邻里称赞。没有豪华车队轰鸣,没有几十桌宴席铺张,新人手捧鲜花交换戒指,亲友掌声与祝福成了最好见证。
新郎刘先生坦言,最初想在酒店办婚礼,但场地费动辄两三万元,对普通家庭是不小负担。后来听说社区红白理事会能筹备,不仅免费提供场地,还有全程指导,便和女友改在社区办婚礼,省心又省钱。
这场婚礼,是汉源街道深化移风易俗的生动缩影。街道一方面靠红白理事会“搭把手”,事前提醒、事中服务、事后跟踪,帮居民精打细算办红白事;另一方面引导党员干部带头,严格执行红白事报备制度,用“丧事简办、婚事新办”的实际行动,带动居民树立节俭新风。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汉源街道各村社暖意融融。党群服务中心红灯笼高挂、五星红旗飘扬,韩楼村方言广场格外热闹:村干部踩着梯子挂灯笼,橙红穗子随风飘;村民围坐排节目,阿姨们跟着伴奏唱《婚事新办就是好》,大叔们手持快板琢磨“村晚”台词,路过村民不时加入,笑声、歌声满广场。
韩楼村地处沛县城区东部,与山东省微山县赵庙镇三村接壤,省际边界线长2000余米。独特区位让这里成了两地文化交融的“桥头堡”,也为移风易俗提供了美高梅游戏_mgm美高梅官网-彩客网重点推荐:探索空间。近年来,村党支部以省际边界村整治为抓手,强党建、推振兴、优治理,渐渐擦亮“和美韩楼”名片。
移风易俗要落地,组织保障是关键。韩楼村紧扣“让群众走进服务阵地,让服务走近群众身边”的“两个走进(近)”理念,打造“红哨梢”党建品牌,织密“村书记—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组员”四级联络网。
“红哨”一响,党组织能快速响应需求,村民也主动参与。村里还改扩建党群服务中心,配套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服务大厅、农家书屋等6个功能室,把便民办事、党建活动、文体休闲等服务“打包”送到村民家门口。
“村里的事,村民说了算。”韩楼村党支部书记魏艳梅说,村里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还成立党群议事会,不管是重点工程、重要开支,还是路灯维修、垃圾清运,只要涉及群众利益,都会请村民代表商量,让决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韩楼村以“和美宜居”为目标,从村民关心的细节入手,建3处休闲广场,装100余盏太阳能路灯,让村民夜晚出门“脚下亮、心里暖”;实现村道路硬化率、户厕改造率“双百”,泥泞路、旱厕成过去;建垃圾分类收运“五网协同”体系和污水处理体系,小河变清、街道整洁。
环境的蝶变,也为文明新风的培育筑牢了基础。环境美了,人心更齐,改善环境的同时,村党组织把村规民约宣传抓得紧。依托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干部一次次上门聊“高价彩礼的负担”“大操大办的浪费”,引导村民弃陋习。村里还定期评选“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把先进事迹贴满公告栏,让村民学有榜样。
作为省际边界村,韩楼村还把“共享资源、共促和谐”融入移风易俗。推行党支部书记双向挂职,韩楼村书记到山东邻村参与决策,邻村书记来韩楼出谋划策;建村民互助制度,两地村民办事、求助时互相搭把手;借春节、中秋等节日,联合邻村办文艺活动,山东梆子戏与沛县快板同台,村民一起包粽子、猜灯谜,在互动中传递新风理念。
“双节‘村晚’得多演移风易俗节目,让大家看得开心、听得进去!”忙着整理快板道具的李大叔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广场另一侧“中秋团圆话文明,国庆新风进万家”的横幅刚挂好,红底黄字格外醒目,节日氛围与文明新风相融。
在韩楼村,移风易俗从不是“干部说了算”。此前修订村规民约时,村两委多次召集村民代表围坐“议事桌”:“彩礼太高,年轻人刚结婚就背债,得管”“丧事搞三天三夜又累又费钱,不如生前多尽孝”……最终,“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随礼从简”写入村规民约,还定下“彩礼不超3万元、宴席不超15桌”的标准,贴合村民需求。
为让新风理念“看得见、记得住”,村里下了“巧功夫”:主干道围墙绘成“文化墙”,“孝亲图”里子女陪老人晒太阳,“新风图”里新人骑自行车办婚礼,色彩鲜艳、画面生动,路过村民常停下看;村口黑板报定期更新,用大白话写着“办宴席别攀比,够吃就行”“厚养薄葬不丢人,浪费才可惜”,村民在黑板前讨论时表示“这话在理”。
为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汉源街道在各村、社区推行“积分制”管理,把破除陈规陋习、红白事简办、“文明家庭”评选等纳入积分项。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积分兑换点摆满洗衣粉、食用油,细则写得清楚:“红白事简办一次积20分”“获评‘好媳妇’‘文明家庭’积30分”。
“上个月帮邻居协调喜事简办,积15分换了袋洗衣粉!”张阿姨笑着说,“积分不止是实惠,更是大家的认可,以后还得多做文明事!”这种“挣积分、兑商品”的模式,让文明行为有了“实在回报”,推动移风易俗从“要我做”变“我要做”。
汉源街道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形成“上下联动”机制,成立由街道党工委牵头的三级领导机构,民政、宣传等部门各司其职,各村社同步推进;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执行红白事报备制度。
去年以来,汉源街道党员干部简办红白事20余起,有的结婚只请家人,有的办丧事仅摆3桌。“我们会借‘双节’多搞移风易俗主题活动,总结各村经验,把‘积分制’‘红白理事会’等好措施固定下来,让文明新风一直吹下去。”汉源街道副主任叶颖说。(李薇薇 姜琪 程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