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沛县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5-09-15
浏览 次
“老张,您家孩子婚礼按村里标准来,宴席控制在20桌内,车队用亲友的车凑几台,既省钱又省心!”近日,汉源街道韩楼村红白理事会会员郭恒彬敲开村民老张的家门,一阵愉快的交流后,孩子婚礼的大事定了下来。
依托“让群众走进服务阵地,让服务走近群众身边”的“两个走进(近)”理念,汉源街道以“队伍、标准、机制”三项机制为抓手,让移风易俗从“政策要求”变成村民“主动选择”,更让群众在省心办事中收获满满获得感。
“2002年那会儿,村里办红白事没个准头,有的人家为撑面子花光积蓄,有的因规矩不统一闹得红脸,村支部看在眼里,就牵头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韩楼村党支部书记、理事会会长魏艳梅回忆道。
为让服务精准触达村民,理事会从成立之初就搭起“硬核”架构:自己任会长统筹全局,副会长负责日常协调,12名会员划分到4个村民网格,每个网格都吸纳了老村干、老党员、乡贤,还有村民口中的“大佬执”——这些在村里有威望、善调解的长者,成了连接服务与群众的连心桥。
66岁的郭恒彬就是网格里的“活招牌”,他不仅熟政策、懂人情,还总带着计算器上门帮村民算账。
两个月前,村里25岁的研究生小李要和大城市女友在国庆节结婚,小李的奶奶找到郭恒彬,语气里满是对“面子”的执着。
“老郭啊,俺孙子是咱村第一个名牌大学研究生,娶的是城里姑娘,婚礼得办得风光些!不然城里亲家看了,还以为咱农村人小气,背后指不定说闲话呢!”
郭恒彬拉着老人坐在村口党群服务中心的长椅上,掏出纸笔一笔笔算“两本账”:“大姐,咱先算‘经济账’,按老规矩办20桌宴席、租10辆婚车,加上烟酒彩礼,少说也得七八万元,这钱够小李在城里租大半年房,或是给小两口添套家电。再算‘精力账’,您已72岁了,小李爸妈回来操持,前前后后忙半个月,累坏身子咋整?”
见老人眉头皱了起来,郭恒彬又拿出手机,翻出上个月老张家儿子的婚礼照片:“您看,老张家按村里规矩简办,在党群服务中心摆了12桌,用亲友的车当婚车,城里亲家来了还夸咱村风气好,说这样的婚礼踏实又暖心!”
接下来几天,老人心里像揣了块石头。直到一天傍晚,小李和女友小雅在视频时特意跟奶奶说:“奶奶,我跟小雅商量好了,她爸妈说了,不看重排场,就想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小雅还说,村里的文化墙特别好看,想在这儿拍婚纱照,比酒店的布景有意思多了!”
这话一下子戳中了老人的心,联想起前几天郭恒彬所说的,她终于想通了:真正的“风光”不是摆多少桌宴席,而是让孩子轻装上阵过日子。
第二天一早,老人主动找到郭恒彬,红着眼眶却笑着说:“老郭,你说得对,俺听你的!就按村里规矩来,省钱给孩子过日子,比啥都强!以前总怕委屈孩子,现在才知道,这样的婚礼才让人踏实。”
如今,韩楼村红白理事会每月都会在党群服务中心开碰头会,汇总各网格的红白事需求;谁家有事儿,会员们提前上门对接,从流程设计到细节安排全程跟进,成了村民的“贴心人”。
更难得的是理事会的“铁纪律”:不收受事主钱物、不在事主家大吃大喝,对村民一视同仁。“去年我侄子结婚,想多摆两桌,理事会没松口,按标准办了15桌,最后大家都觉得清爽,没人说闲话。”村民张桂兰说。
“丧事流程3天、宴席不超15桌……”在韩楼村方言广场的黑板报上,红底白字的“婚丧标准”格外醒目——这是理事会和村委会多次在党群服务中心召开村民议事会,征求全村意见后定下的“硬规矩”,每一条都透着“接地气”的务实。
婚事标准同样兼顾“人情”与“实际”:男女双方宴席总数不超20桌,每桌花费控制在400元内,贺礼亲属不超200元、朋友不超100元、车队不超6辆……就连订婚、乔迁、升学等喜庆事,也倡导“家庭简办或不办”,若操办则仅限家庭成员和直系亲属,杜绝盲目攀比。
党员干部更是带头执行,党员刘延敖今年结婚,只请了家人和近亲,在党群服务中心摆了8桌宴席:“咱是党员,得先做到,才能让村民信服。”如今,村民办红白事,都会先到党群服务中心查标准、问流程,“按规矩来”成了村里的新风尚。
党员带头树立标杆,群众主动跟进的背后,更离不开激励机制的推动。
“快看,徐道玲家评上‘文明家庭’了,牌都挂上了!”近日,韩楼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公示栏前围满了村民,大家指着“文明家庭”名单纷纷点赞——徐道玲家上个月办丧事总开支控制在9800元,不仅符合村里标准,还被评为“文明家庭”,这是村里探索“激励机制”的生动成果。
为让移风易俗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汉源街道移风易俗与评优评先深度绑定:婚丧事总开支控制在1万元以下的家庭,可参评“文明家庭”;婚丧礼俗改革执行情况,还纳入优秀党员、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的评比标准。
每次评选结果,都会在党群服务中心公示栏张贴,为获奖家庭挂牌、发奖品,让“节俭办事”的家庭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两个走进(近)’不是口号,得让群众走进服务阵地能办事、享服务,让服务走近群众身边解难题、暖人心。”汉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崔祥琨说,各村社党群服务中心将继续做好收集反馈、调整完善标准,让“队伍、标准、机制”三项“硬支撑”更贴合群众需求,让文明新风在村里长久传下去,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足。(李薇薇 姜琪 程瑛)